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31
10月31日,云南艺术学院2025年10月党组织书记工作例会在图书馆会议室召开。党委书记李建宇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党委副书记、院长欧阳俊虎,党委副书记李彦萍,党委副书记蒋锋,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杨军伟,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张勇,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李攀通,党委委员、办公室(党委巡察办)主任、组织部部长角强方出席会议。
李建宇在讲话中以“如果意识形态工作失守,我们培养的艺术人才会不会变成‘两面人’?面对价值观隐蔽渗透,艺术课堂、创作阵地守得住吗?对照《条例》,我们的工作离‘筑牢思想根基’还有多少差距?”三个问题引发全场思考,强调作为艺术院校,“画笔、舞台、旋律都是意识形态有效载体”,一旦方向偏差,创作作品会偏离正确导向、培养人才会迷失理想信念,必须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与历史使命。

李建宇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对艺术院校而言极端重要。一是“立德树人”的生命线。艺术人才的“德”首先是政治之德,若意识形态工作松懈,学生易被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误导,培养的将不是接班人而是风险隐患;二是“守正创新”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艺术创作、学术交流、校园文化都是意识形态阵地,以“学术自由”“艺术无界” 为幌子渗透错误思想,虚假信息在社交平台传播,主战场守不住则校园意识形态安全为空话;三是“对标中央”的新要求 ——中央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条例》要求 “思政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落实新要求不能停留在“念文件、开大会”,而要让思政元素融入艺术创作,用油画讲脱贫攻坚、用舞蹈展现民族团结、用音乐传承红色基因,杜绝“重业务轻思想”倾向。
李建宇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要从“铸魂、守底、扬正”三个维度落实《条例》、筑牢思想防线。“铸魂”方面,推动创新理论“融艺术、入人心”,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专业教材,如美术史论课讲“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方向”、戏剧导演课讲“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用主旋律文艺作品开展案例教学,组织师生到云南红色旧址开展实践,让红色基因通过创作“活”起来;“守底”方面,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强化网络舆情处置,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扬正”方面,让校园文化“有温度、传得开”,打造“红色主题艺术展”“民族团结歌舞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支持师生创作反映云南“三个定位”的作品,加强与人民网、云南网合作,推送人才培养成果与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李建宇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常抓不懈关键靠机制,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落地见效。一是压实工作责任,明确党委书记带头抓、班子成员履行 “一岗双责”、二级党组织书记是本单位“第一责任人”,按专业划分网格由党支部书记管理,出问题直接追责,同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考核,与干部评优、提拔挂钩,干得好表彰、干不好约谈问责;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配齐思政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宣传骨干队伍,支持队伍参加培训、开展课题研究,年底评选先进和表彰,激发工作热情;三是强化监督检查,要求宣传部每季度对二级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各单位每月报送风险点建立预警机制,问题整改建立台账、限期完成,整改不到位开展复查 “回头看”,确保风险早发现、早整改。
李建宇最后表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 “系统工程”,要将其与艺术人才培养、创作、社会服务结合,在人才培养中构建 “思政+艺术” 课程体系,让学生既练 “技艺” 又修 “艺德”,在艺术创作中聚焦国家战略、云南发展出精品,在社会服务中组织 “文艺惠民” 活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艺术新人提供坚实思想保障。
会上,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张勇传达《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提出具体落实要求和建议,党委委员、办公室(党委巡察办)主任、组织部部长角强方、学生工作部负责人分别作交流发言。
文字:陶松子
图片:侯赟
一审一校:张晓玲
二审二校:嘉泽德智
三审三校: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