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第10期) ——传统舞蹈"彝族打歌"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 招生简章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18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云南艺术学院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要求定于2025年9月16日至10月18日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10——传统舞蹈"彝族打歌"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

一、项目介绍

本项目由云南艺术学院主办、舞蹈学院承办,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文旅局协办。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以云南艺术学院的师资力量、校内外的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及非物质文化研究相关资源为基础,广泛邀请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相关专家、学者等参与课程教学,旨在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传统舞蹈“彝族打歌”非遗传承人群的民族文化认知与表达能力、文化传播能力以及对传统舞蹈的呈现能力,推动彝族打歌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发挥表演艺术类非遗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带动作用,助力文旅共融下的和美乡村建设


二、研修安排

(一)研修时间

· 全脱产集中培训2025年9月16日—10月18日(共33天)

· 报到时间2025年9月15日(09:00-17:00)

(二)研修地点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昆明)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三)核心课程模块及课程安排

1. 核心课程模块:

非遗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非遗法律法规、非遗国际公约、传统舞蹈保护与传承等

人文历史:彝族历史与文化习俗、艺术文化修养、田野调查方法等

技艺传承:彝族打歌完整套路教学(国家级/省级传承人亲授)

舞蹈编创:彝族打歌创新实践

田野采风:巍山地区打歌流派调研(巍山打歌传习中心、巍宝山、东山、青华、五印、马鞍山等地采风学习)

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案例解析与传播交流

成果展演:学员作品排练、结项汇报展演

2. 课程安排:

三、学员报名与选拔

(一)生名额20人

(二)招生对象:彝族打歌传承人传承人记名弟子、基层文化馆/非遗中心专业人员、非遗传习(馆)所从业者等。

(三)报名要求:填写附件1报名表,并提交附件2所列材料,于 2023年8月31日24:00 前发送至电子邮箱yahui21123@163.com,邮件主题注明:"彝族打歌研修班报名+姓名"。联系人:康老师(18640704470)、郑老师(15987187268)。

(四)录取通知:报名截止后,由云南艺术学院遴选确定培训人员名单,并在95日通过电话、邮件方式通知入选学员。


四、相关费用:

本次研培期间,食宿、教学等相关费用由主办单位承担,研培学员往返培训地点的交通费由学员自理。


五、结业:

学员需认真学习,在研培结束时参加考核。考核合格者,将由云南艺术学院颁发全国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推荐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定。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康老师(18640704470)、郑老师(15987187268);

邮箱:yahui21123@163.com。

七、其他事项:

(一)培训管理:

学员参加培训期间,严格遵守云南艺术学院制定的学员管理制度,完成相关课程和任务、按时出勤,原则上不准请假。对无故旷课、迟到或无法完成研修培训计划任务的学员,不颁发结业证书。因个人原因中途放弃导致名额浪费的,将取消其参加所有非遗培训项目的资格,追讨损失,通知推荐单位严肃处理。

学员将与培训责任单位签订培训期间安全管理协议,在培训期间个人身体出现健康问题的,医疗责任自负。

(二)报到时携带材料:

①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银行卡卡号、开户银行信息;

②二寸免冠彩色照片 2 张和电子版;

③本人舞蹈表演视频1个;

④如是少数民族学员,请携带少数民族服装到校;培训期间请穿着完整。

(三)培训费用:

研修期间食宿、调研、培训等费用由云南艺术学院负责,学员往返培训地点的交通费用由学员自理。

(四)结业证书发放:

研修结束后,将对学员进行考核,认定合格者,将由云南艺术学院颁发全国统一编号的结业证书,推荐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定。

(五)培训成果应用:

主办、承办单位对学员研修期间创作表演的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权。




云南艺术学院

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