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下午,由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举办的云南省美育浸润计划——红河县、富宁县美术教师进修培训班专题讲座在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会议室顺利开展。本次讲座聚焦“AI 时代美育的价值”,由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劲松教授主讲,为21位红河、富宁两地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们带来了一场富有前瞻性的思想盛宴,美术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讲座。讲座伊始,陈劲松教授强调了AI时代的已然到来。从习近平总书记美乐棋牌“新质生产力” 的论断引入,...
2025年4月18日至21日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组织本科生与研究生参观 “与时代同行·云南省第五届雕塑展”。 作为云南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性展览活动,第五届云南省雕塑展吸引了众多省内高校和艺术机构的积极参与,展览呈现主题性鲜明的基本特征,从表现形式来看,具象雕塑作品占90%以上。展览共展出102件作品,雕塑系教师和应往届学生作品共入选43件,彰显了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教学实力,充分体现了雕塑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贡献方面的卓越成效,...
为推进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2025年5月9日雕塑系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许正龙教授来校,举办题为《雕塑构造》讲座。许正龙,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文学博士,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学院雕塑》丛书执行主编。出版《中式物语》《和合之道》《中和坊》《时空铭》《雕塑时空》《雕塑概论》《雕塑学》等著作与教材,讲授的《雕塑构造》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曾获清华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
指导单位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项目主体、主办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承办单位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展览时间2025年5月9日-5月18日展览地点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5楼开幕式时间及地点2025年5月9日14:00时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1楼大厅研讨会时间及地点2025年5月9日15:40-17:10云南艺术学院图书馆会议室前言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有一断语:“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2025年4月21日,由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师生倾力打造的 “碎片·对话——新媒体艺术系教学实践周成果汇报展”,在美术学院一楼展厅隆重启幕。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恩权、副书记何君、美术学院副院长张炜、美术学院副院长沐晓熔莅临现场,与美术学院师生共同见证这一视觉盛宴的开启。同学们以镜头为笔,将实践周采风的点滴感悟凝练成永恒的瞬间。本次展览精心遴选出五十余组摄影作品,表现类型以生态摄影、民族志摄影、观念实验为主,...
2024年4月21日,由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师生倾力打造的 “碎片·对话——新媒体艺术系教学实践周成果汇报展”,在美术学院一楼展厅隆重启幕。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恩权、副书记何君、美术学院副院长张炜、美术学院副院长沐晓熔莅临现场,与美术学院师生共同见证这一视觉盛宴的开启。同学们以镜头为笔,将实践周采风的点滴感悟凝练成永恒的瞬间。本次展览精心遴选出五十余组摄影作品,表现类型以生态摄影、民族志摄影、观念实验为主,...
为积极推动美术学院学科建设与博士点申报工作,美术学院于4月23日召开2025年学科建设暨博士点申报推进会。陈劲松副校长作重要发言。研究生处、科技处、发展规划中心领导出席会议。美术学院党政领导、各系部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专业领域带头人、学术骨干以及研究生和科研管理科等行政科室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美术学院张炜副院长主持。曹悦院长对标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全国专业水平评估指标,就美术学院学科建设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雕塑专业建于1959年,是云南省开设最早、最为完善的雕塑教育、创作、人才培养的传统专业,2020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云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近三年在教学中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与时俱进,更新人培与教学大纲,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关的专业课程,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雕塑专业2023版大纲中设置的专业课程中,《泥塑》《数字造型》《公共艺术》《...
国家艺术基金简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 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
绘画专业壁画方向自2009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根基,融合中西艺术之精华,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思维。注重特色化发展路径,将教学实践与科研创作紧密结合,旨在充分展现公共艺术在学术研究、审美体验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多重价值。专业特色:依托云南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多民族艺术资源,将传统民族文化引入创作人才培养实践中,推进传统文化“活化”,丰富视觉艺术,关注当下,探索未来,体现科技辉映与艺术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