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11
为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与中国路径等话题,2025年10月10日下午,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名家讲坛”特邀厦门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彭兆荣教授,于公教楼开展主题为“国际公约·中国实践·世界榜样”的专题讲座。美术学院副院长沐晓熔教授等老师以及美术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此次讲座。
彭教授首先从“参”在“叁”中的认知法则切入,将其定义为中国智慧的非遗密码,并以古代天文学中的“参宿三星”为引,阐释了中国非遗保护所蕴含的“致中和”宇宙认知与“和为贵”社会伦理理念。随后,他进一步探讨了中国非遗体系的构建,从理论到实践的范式,详细解读了“一核四线六论域”的架构。最后,从国际公约下的中国实践与世界价值等多个视角进行了全面讲解。
彭教授指出,中国实践不仅有效保护了自身文化多样性,更以“传家宝”式的财产继承法则、“家园遗产”的家国天下理念,为世界非遗事业贡献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并传承了优秀的文化基因。
本次讲座从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跨学科视角出发,厘清了中国非遗保护的理论根基与实践路径,深化了师生对“国际公约—中国实践—世界榜样”逻辑脉络的认知,为非遗保护的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提供了前沿思路。
图:赵晓平
文:李春颖
一审:陈弘、徐中宏
二审:何君、张炜、沐晓熔
三审: 刘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