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书法博士学位授权建设点

首页 / 学科建设 / 美术与书法博士学位授权建设点 / 建设进展 / 正文

“民族形象——2025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暨教师作品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开幕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16

2025年10月15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云南艺术学院主办,云南省美术家协会提供支持,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昆明市博物馆联合承办的“民族形象——2025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暨教师作品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1月3日。

著名艺术家丁绍光通过视频致辞

开幕式上,著名艺术家丁绍光通过视频对活动的举办表示欢喜与欣慰。他指出,云南是一片艺术沃土,多民族艺术在这里生生不息、交融绽放。云南艺术学院自建院以来扎根艺术创作,积极推动艺术创新与实践。此次展览荟萃了一批精品力作,生动聚焦民族形象,深化教学与创作研讨,是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他预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愿艺术之光照耀时代,连接世界!

中央文史馆馆员何家英致辞

中央文史馆馆员何家英围绕“民族形象”的深层内涵与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展开阐释。他认为,许多艺术家的成功并非偶然,既源于他们乐于相聚、共同探讨艺术本质的初心,更离不开以真实视角观察生活、感悟世界的创作坚守。他表示,此次研讨会将围绕民族人物画教学与创作的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并向参展艺术家代表表达衷心谢意,同时感谢主办方搭建起这一兼具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的交流平台,以及背后付出的诸多辛劳。

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杨军致辞

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杨军介绍了云南艺术学院在艺术教育、创作实践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阐释了此次“民族形象”主题活动对推动高校人物画教学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致辞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剖析了高校人物画教学与创作面临的双重境遇。一方面,写实造型与传统笔墨结合的理念稳固,但素描审美培养不足、笔墨与工笔训练失衡致水墨创作停滞,且呈现“工”大于“写”趋势,写意水墨转向心理揭示;另一方面,数智图像冲击造型教学,弱化审美感知力。其核心在于回归学科基础,以“民族形象”为主题,旨在探寻民族精神与文化重建。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罗江致辞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罗江表示,展览以“民族形象”践行文化自信,呈现民族人物画教学成果,彰显了云南的文化使命。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晏友琼宣布展览开幕

本次展览紧扣“民族人物画教学体系创新”主题,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依托云南多民族人文资源,聚焦于当下民族人物画教学中写生与创作的转化、民族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叙事研究、民族人物画教学中技法的传承与拓展、跨学科视野下的民族题材创作实验等几大论题,旨在构建中华民族视觉表征体系。

此次展览汇聚了全国著名艺术家和全国30所高等艺术院校教师创作的200余幅精品力作,作品全方位展现民族人物画的教学成果与创作活力,展览不仅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搭建了人物画教学经验交流、创作思路碰撞的优质平台,更将推动新时代民族美术教育与创作的深度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谱写新篇章。

领导嘉宾合影

云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云南省美协及云南文学艺术馆相关领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国家民族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专业机构的特邀专家及来自全国30余所高等院校的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

来源:转载云南艺术学院公众号

视频:胡国超

文字:徐小云

排版:魏湘然

初审:刘恩权 曹 悦 何 君

复审:嘉泽德智 张晓玲

终审:张 勇